新闻动态
灭火器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10-02 21:07 浏览: 次
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
1、规格及性能 根据国家标准,MP型手提式灭火器按所充装灭火剂的容量有6升和9升两种规格,其型号分为MP6和MP9。
2、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a、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液体可可熔融固体燃烧的火灾,如石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适用于固体有机物质燃烧的火灾,如木材、棉织品等物质的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可燃气体、轻金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
b、使用方法: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跑到火场。应注意在奔跑过程中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将筒体颠倒,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让射流对准燃烧物。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呈流淌状燃烧,则泡沫应由远向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在扑救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外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权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溅射在燃烧物上,直至扑灭使用时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将会中断喷射,不可将筒底对下巴或其它人,否则出师未捷人先死。
3、维护保养
a、存放时,不可靠近有高温的地方,以防碳酸氢钠分解出二氧化碳而失效;严冬季节要采取保暖措施,以防冰冻。并应经常疏通喷嘴,使之保持畅通。最佳存放温度为4~5度C。
b、使用期在二年以上的,每年应送请有关部门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并在灭火器上标明试验日期。每年要更换药剂,并注明换药时间。
MPT型化学泡沫灭火器的适用范围、灭火方法及注意事项与手提式基本相同。
另外消防公司再简单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所充装的高压液态二氧化碳本身的蒸气压力作为动力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有一定的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的液体火灾;不适用扑救轻金属火灾。
一、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的喷筒对准火源,打开启闭阀,液态的二氧化碳立即气化,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喷出。
但应该注意二氧化碳是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有害,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会发生呼吸困难,血压增高;二氧化碳含量达到20-30%时,呼吸衰弱,精神不振,严重的可能因窒息而死亡。因此,在空气不流通的火场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后,必须及时通风。在灭火时,要连续喷射,防止余烬复燃,不可颠倒使用;
二氧化碳是以液态存放在钢瓶内的,使用时液体迅速气化吸收本身的热量,使自身温度急剧下降到-78.5度C左右。利用它来冷却燃烧物质和冲淡燃烧区空气中的含氧量以达到灭火的效果。所以在使用中要戴上手套,动作要迅速,以防止冻伤。如在室外,则不能逆风使用。
二、维护保养
1、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放置明显、取用方便的地方,不可放在采暖或加热设备附近和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存放温度不要超过55度C。
2、定期检查灭火器钢瓶内二氧化碳的存量,如果重量减少十分之一时,应及时补充罐装。
3、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在寒冷季节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阀门(开关)开启后,不得时启时闭,以防阀门冻结。
4、灭火器每隔5年送请专业机构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并打上试验年、月的钢印。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是以高压二氧化碳为动力,喷射筒内的干粉进行灭火,为储气瓶式。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电器设备初起火灾,广泛用于工厂、船舶、油库等场所。
MF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1、按充装的干粉重量来定,MF型灭火器可分为:MF1、MF2、MF4、MF5、MF8、MF10八种型号;按充装物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和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两种。
2、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以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但都不适宜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灭火时,先拨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手提起提环(或提把),按下压柄就可喷射。扑救地面油火时,要采取平射的姿势,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如在使用前,先将筒体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松动,然后再开气喷粉,则效果更佳。
3、消防公司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a、平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干粉受潮变质;还要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以防失效。
b、存放环境温度在—10~55度C之间。
c、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干粉结块或气量不足,应及时更换灭火剂或充气。
d、一经打开启用,不论是否用守,都必须进行再充装,充装时不得变换品种。
e、灭火器每隔五年或每次再充装前,应进行水压试验,以保证耐压强度,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